po18文学

最近阅读  |   我的收藏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分卷阅读5(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 姬檀为留下他而彻底得罪高府台的代价很快到来了。 高府台心里始终惦记着顾熹之所掌握的把柄,并把太子执意不肯交人的行为划为一体。倘若只有个顾熹之,他倒无需担心,可若是顾熹之背后站着的人是太子,那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高府台终日悬心吊胆,夜不能寐,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太子揭发他之前,联合礼部侍郎以及御史台交好的官员,先行参姬檀一本。 还真让他们找着了理由,并捅到皇帝跟前。 自今年年后起,姬檀就奉皇帝旨意,在东南沿海一带州郡负责推行桑苗种植一策,这是皇帝交予他拓展海上丝绸贸易、充盈国库的重大任务。 兹事体大,其中参与官员与国帑耗资不计其数,除了姬檀,再无合身份地位能力的人可堪大任。 这本该是一桩双赢的策略,却使得皇帝对姬檀忌惮颇深。 没有任何一个正值春秋鼎盛的皇帝会喜欢年轻有为、手段铁腕的继承人。 姬檀亦不能幸免。 他被册立为太子的时间太早,又过早地展示出出色不俗的政治能力,皇帝唯恐他独大,只拨了原本应该参与的一半官员给他。即使是这样,姬檀也不能够出错,否则便表示他没有身为太子该兼具的能力。 姬檀委实成也太子,败也太子。 毫无退路可言。 高府台他们正是掐准了这一点,趁机参他。 这件事若说没有皇帝的纵容准许,姬檀是决计不信的。 被参的事故往年也常有发生,春汛冲毁堤坝,淹了沿海郡下两个就近的小县良田,姬檀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及时派人跟踪处理,务必保证这两县的百姓吃食不受影响。 并设法促进两县百姓利用被淹良田,率先改种桑苗,为他县做为标杆。 只这一切还未顺利实行,就先被高府台打断了。 一大早上,姬檀被皇帝叫进御书房,不由分说厉声斥责了一通,皇帝听都不听姬檀解释地直接给他安上一个疏忽大意、维护堤坝不力的罪名,一挥手定音,叫他回去闭门思过,好好反省。 这不啻于在姬檀脸上狠狠扇了一耳光。 太子惹得皇帝雷霆震怒的消息更是不胫而走,朝野内外都在议论这件事,质疑如沸。 东宫大臣和詹事府官员闻讯即刻赶了过来,劝慰姬檀不要心灰意冷,需以长远为计,徐徐图之。 姬檀不置可否地应下,从容以对,将一众东宫门党看得一愣。 倒不是他们不盼着姬檀好,而实在是,姬檀的反应太过于平静了。 平静地,教人惴惴不安。 几位官员面面相觑一眼,都唯恐姬檀把情绪积在心里,闷出心病,登时深感担忧地宽慰了姬檀好一阵,直到无话可说方才告退,临走前还不放心地望了姬檀一眼。 这场景把姬檀看得颇为无言,但他真的没有心情阴郁,相反,他早就不对皇帝抱有任何期望了,又谈何失望。 骤然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姬檀心里更畅快了。 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代顾熹之受过。 既如此,他享用顾熹之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势,也都是应得的。 没道理他替顾熹之遭受了这所有的风刀霜剑、如履薄冰,到头来还要把自己的性命搭上,这是决计不可能的,姬檀不会允许。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í????ū???ē?n?②??????5?????o???则?为????寨?佔?点 他会恪尽履行太子的职责,顾熹之也该谨遵为人臣子的本分。 君君臣臣,身份尊卑,永不僭越。 如果顾熹之能够全然做到这一点,兴许他还能留他一命。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将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好,万不能再出现任何纰漏。 这件事,姬檀交给小印子亲自去办。 旋即姬檀举步回到房间,立在铜镜前双臂平展,近身服侍的下人为他更换了一袭绛红直裾打底、杏金色宽袖缎面的常服,他稍后要去寿康宫陪太后用晚膳。 至于为什么不是去皇后的栖梧宫,姬檀想也知道,皇后多半又在礼佛。即便不是,也不会想要见他。 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样。 放眼整个宫里,只有太后疼他,知道了白日的事情,定会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姬檀也想见皇祖母了。 更完衣裳,姬檀带着下人出发前往寿康宫。 那厢,东宫别院。 顾熹之足足将养了一个多月,日常下地行走活动不成问题,虽内伤断骨还是严重,但时间耽搁不得。 太子殿下对他百般照拂,不代表这是应该的。 何况,顾熹之早按捺不住了。 自他醒来后一次太子殿下的面都不曾见过,他知道太子殿下政务繁忙,就连东宫别院的下人每日都步履匆匆。 顾熹之看在眼里,愈发坐不住了。 见不着太子,他决定先去翰林院销假上任,哪怕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也好。 皇帝对科举进士的关注不减,尤其是前三甲,因此顾熹之销假的流程十分顺畅,当天就办好了。 不过上任还要再等一天,且顾熹之赶得正是时候。 由于朝堂政策出了变故,明日皇帝要召翰林院协助典籍侍奉六书,御前伴驾左右。顾熹之作为探花,现任翰林院编修一职,自是要一同前去的。 上峰侍讲学士再三叮嘱他们三人提前做好准备,以备考察。 其他同僚已经抓紧时间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温习典籍,独顾熹之还有要事要办。 他准备重新租房。 从明日起顾熹之就正式当值了,他每月的俸禄足够养活自己和母亲,不能再理所当然地接受太子殿下的慷慨。 这件事等回去和母亲具体商量一下,他今日先了解市场行情。 但还没等顾熹之见到沈玉兰,就先察觉了东宫不同于往日的紧张气氛。 平日顾熹之只待在别院养伤,很少见到东宫其他人的面孔。今天从外面回来,正好迎面遇上两个时常往来别院和太子殿下身边的下人,对方朝他恭敬一礼,顾不上多说句话就疾步离开了。 顾熹之随即回首,见那两人交头接耳,目色凝重,他隐约听见“宫里”“种桑”和“殿下被陛下重责”几个字眼,未及多想,心里就先猝然一突。 是太子殿下出事了吗? 顾熹之想上前问人,奈何两人已经走出很远了,不得不作罢。 而且,就算他问,对方也未必会说;即便说了,也未必是实情,他们不过议论而已。 倒是这几个字眼—— 顾熹之几乎立刻地就回想起侍讲学士提到的明日协助典籍的内容,分明一件事。 竟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可惜他这段时间都在养伤,足不出户,和翰林院的同僚也不熟悉,一时间连个了解详情、能打探消息的朋友都没有,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