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最近阅读  |   我的收藏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重燃2003 第1149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锦城和渝都,两地直线距离270公里,开车不过4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不是你虹吸我,就是我虹吸你的局面。

一旦锦城在这个发展的长跑里掉了队,下场比任何城市都惨!”

云帝趁热打铁的说着。

没法子,能让锦城人激动起来的事情不多。

有两件和渝都相关。

第一,锦城输给渝都。

西蜀开会时可以拍桌子怒吼着,举全川之力也要让锦城超过渝都。

第二,外省人骂渝都。

锦城人自己骂渝都没事,外地人骂一句,通常会迎来一句‘关你锤子事!’

反过来,在渝都也一样。

渝都说,‘两地的口水战,我亲自参与,同时还曾经在发网上发帖过’。

所以成渝之争,外地人躲远点,看热闹就行,要叽歪,那不得行。

但是此时,特别是渝都刚刚直辖没几年的时候,成渝之间的恩怨情仇,足以让每一个锦城地方公人都打上鸡血。

何况,卿云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

虹吸效应,这是跑不掉的。

陈向明脸色变幻了多次,而后重重的拍了拍桌子,吐出一口浊气,

“输谁,特么的也不能输渝都!小卿,你说,我改!”

云帝笑了笑,“其实也简单,重点就是对污染企业提标改造。”

陈向明闻言愣了一下,“不用搬?”

卿云摇了摇头,“重污染的需要搬迁,但可控的,可以保留。”

站在后世看锦城这20年的发展,锦城城建过程中不是没有犯过错的,甚至还有致命性错误的时候。

但为什么锦城的城市排名可以逐年攀升?

只是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所有的城市是在拼谁犯的错误少。

还在锦城有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短视,一个规划下去可以20年不动摇的走下去,没怎么折腾过。

而在后世盘点锦城这段时间里犯的错,最大的便是工业企业一刀切的搬迁,造成了锦城主城区的产业空心化。

想到这里,他继续说着,“叔,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才是城市兴旺的根本。”

陈向明揉了揉鼻翼,闭上了眼睛,“你继续说。”

云帝嘿嘿一笑,“产城一体,打破锦城现有的城市圈层界限,不要人为的将新兴产业的工业区与城区割裂开来。

比如电子类,本身没有什么污染,没有远离城区的必要。完全可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锦城的初期规划一直是产城分离。

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超大城市,都是靠近沿海或者有着水系发达的内河运输通达大海的,这是海运便利的地利因素。

唯一的例外,就是锦城。

作为一个建立在远离海岸上千公里、无内河运输且公路运输也拉胯的特大城市,锦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和探索。

群山环绕的千里平原沃土,盆地的地利让锦城成为了内陆特大城市,但也给锦城发展产业带来了最大的不利。

盆地的地形气候让污染无法得到快速的稀释,反而会加重聚集在盆地的上空。

于是,为了宜居,锦城在90年代便开始进行了产业外迁。

但这就实际造成了主城区的空心化。

而王志纲提出的‘休闲安逸之都’的理念,客观上催化了这一进程。

回到这个时间点上,卿云当然要纠正这个偏向。

不是只有外迁一条路的。

……

第73章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岳父

‘产城融合’?

陈向明闻言不置可否,沉吟片刻后问着,“你继续说,职住平衡呢?”

“职住平衡就是使就业者居住在离他们工作地更近的地方,其通勤交通也会变得更短。

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