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最近阅读  |   我的收藏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北宋穿越指南 第84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 “俺有一作,请提学雅正。”黄晟迫不及待要掏出诗文。

陆提学终于开口:“旧作就不必拿出来了,我出一题,诸生临场赋诗,如此方能显得本事。”

这句话说出来,其中一半的士子,都已经面露难色。

科举取消诗赋之后,钻研此道的读书人变少,大宋士子群体的诗赋才华严重下降。

“请提学出题。”卢衡率先出声。反正他已经躺平了,学问就那副鬼样子,乐于见得诸多士子吃瘪。

陆提学性格促狭,故意捉弄众人,苦思一阵:“既然都是读书人,便以做学问为题。”

这下子,随行士子们全部傻眼。

出题伱随便出,山川、田野、农家、酒水、餐饭、风月、时令……这些内容都可以,大家都能憋出一首诗来。

可拿做学问为题,未免也太抽象了!

一个个都没心情吃饭,全在那里抓耳挠腮。

陆提学忍着笑意,问朱家父子:“二位可有了?”

朱国祥直接说:“我对诗词并不精通,写出来也是贻笑大方。至于犬子……尚可。”

余大渊自己憋不出,也不让朱铭好受,当即说道:“成功贤弟既然贯通三经,想必诗词之道也造诣匪浅,吾等正欲请教一二。”

朱铭扭头瞅向隔壁两桌,这些家伙都在看着自己,表情全是……幸灾乐祸!

放下筷子,朱铭装模作样沉思,忽地吟诵出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听到是这首诗,朱国祥差点拍案叫绝。

太应景了,不仅完美契合题目,而且迎合了陆提学的治学思想。还带着几分自谦,又暗中去拍陆提学的马屁!

院子里,无人说话,似乎有点冷场。

余大渊手握筷子,傻傻看着朱铭。

第82章 行酒令

余大渊学过《滕王阁序》,也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今日,他感觉场景重现了。朱铭就是王勃,而他和在场士子,则是被王勃打脸的宾客。

很丢人!

余大渊悄悄看向黄晟,却见黄晟低头不语。

他们两个都考中过举人,基本脸面还是要的,不可能再继续死缠难打。

朱铭的学问摆在那里,要经学有经学,要诗才有诗才。该怎么缠?又怎么打?自讨没趣吗?

钱教授捋着胡子,举起酒盏说:“好诗,佐酒足矣,当浮三大白。”

“请!”

向知县笑着与钱教授碰杯。

卢衡仔细品味诗句,却是暗自叹息:这朱成功真乃马屁高手,俺是万万学不会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两句的潜意思是,朱铭年纪轻轻,只有些少年工夫,论学问还得看陆提学这样的前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都不用潜意思了,直接明说做学问就是做事,陆提学的治学方法绝对正确。

马屁拍到如此程度,偏偏不会让人厌恶。

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写得好!

陆提学当然高兴,脸上笑容如菊花般绽放,继而又是一声叹息:“可惜啊,如此急智,你若早生二十年,就能在东坡先生面前一展学问。你这机变之才,去修蜀学再适合不过。”

朱铭问道:“提学推崇蜀学?”

陆提学摇头道:“蜀学见解,吾只认其经世、治史、情本之论。至于纵横权变、三教合一,未免太过偏颇。”

朱铭终于彻底搞懂了,为啥陆提学主张做实事,却又间歇性发神经,原来是受到苏轼的影响。

心、性、情、命,这是宋人热衷讨论的话题。

蜀学突出一个情字,即所谓“情本论”,接近于庄子的自然主义性命观,以及……禅。

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再加上纵横术,就显得过于轻浮了。

一个儒学流派,吸收糅合佛道与纵横术,听起来就感觉古怪得很。朱熹的点评最为形象,说三苏父子“早拾苏张之余绪,晚醉佛老之糟粕”。

然而在北宋后期,民间影响力最大的,既不是王安石的新学,也不是二程的洛学,恰恰是以三苏为首的蜀学!

因为蜀学士子文章写得好,传播范围极广,且情本论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就连陆提学这个主张做事的,都被情本论给带歪了。

“罢了,喝酒!”

陆提学突然有些意兴萧索。

大家都没搞明白,刚才还挺高兴的,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可能,又在发神经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