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的你便都透露给他,孤倒要瞧瞧他究竟想做什么。” 为什么要模仿他。 顾熹之又因何这般动气。 姬檀心中隐隐生出了一丝浮光掠影的想法,却看不透彻,抓不住其中关键的草蛇灰线,每每总是差了些许。 但唯有一点可以肯定,琳琅有事欺瞒于他。 他与顾熹之之间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私交甚笃,尤其今日一事。那姬檀只能自己去探索答案了。 正当这时,又一名小太监进门来报:“殿下,探花郎刚刚差人往东宫递了拜帖,想要求见殿下一面。” 作者有话说: ---------------------- 第18章 顾熹之想见姬檀从不是什么一时兴起,而是积久日深,琳琅恰好做了压垮思念的最后一根稻草。顾熹之再也忍受不住,即刻提笔,笔锋遒劲地一笔一划深深刻出拜帖中每一个炽烈欲见姬檀的楷字。 姬檀指尖摩挲着几乎力透纸背的字迹,脑中可以想见出顾熹之写下这封拜帖时的情形。 他漆黑的眉梢一定压得极紧,薄唇抿成了一条直线,极度不悦。 或是被琳琅气狠了,或是对琳琅连日的打扰感到相当不满,现在来诘问他这个幕后推手。 说是诘问其实也不太准确,顾熹之既不知道此事是他所为,又则,他哪怕控制不住落笔的力道,呈递给他的东西也依旧一如既往地恭敬,满是赤诚,教人一见便能知晓他的心意,是非意图尽数跃然纸上。 姬檀在顾熹之心里一直都是一个待人亲和、特别好的人,又岂有不见他之理。 不过姬檀愿意见他倒不是这个缘由。 而是,他准备收网了。 一切皆已恰如其分,再耽搁下去反而易生变故,教顾熹之看出破绽起疑就不好了。 打铁还需趁热,姬檀将见面时间定在了翌日上晌,东宫花园的凉亭内。 顾熹之在收到回音时简直欣喜若狂。 这次终于不再是琳琅了!不是说琳琅传信有什么不妥,而实在是,他的没有边界和分寸感让顾熹之屡屡觉得不适,甚至,打从心底里生出一丝委屈来,太子殿下知道他手底下的人这般行事作风么。 他不是在怨怪殿下,只是,抑制不住心头的涩然委屈罢了。 但只消殿下一份回音,所有负面情绪顷刻烟消云散。 翌日上晌,顾熹之准时来到东宫,太子殿下已端坐在凉亭之中等着他了。 清风徐来,太子殿下身着的靛青绣金丝纹宽袖随着手肘支在石几上而垂滑下来,露出的一截细瘦腕骨白皙泛光地晃了顾熹之的眼睛。他眼眶不禁发酸,信步上前向姬檀恭敬行了一礼。 姬檀登时回首站起身来,花瓣一样绽开的绯红袍裾重新贴拢垂顺。 “探花郎来了,坐。” “跟你说过很多次了,私下里不必这般拘礼,你次次都不听。”姬檀笑着打趣他,重又坐下来,招手让顾熹之坐在对面。 顾熹之盛情难却,一揽官袍坐下。 小印子即刻为他沏上刚泡好的雨前龙井茶,旋即退至一边。 顾熹之捧着茶盏,温热的茶水雾气上腾氤氲了他的眼眸,瞧着竟像是要哭出来似的,姬檀不禁一瞬不瞬看着。 旋即,顾熹之开口了,声调和平时一般无二,果然是他看错了。 “殿下,微臣今日过来,还是想问公主一事。临江清宴那天,是微臣的过错,误了公主,不知公主如今的态度是?” “这件事啊。”姬檀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悬着的心、寄希望于公主能够主动放弃的幻梦破灭,顾熹之彻底心如死灰。 “端午家宴那日,小姑姑在席上当众提起,孤在父皇开口前为你挡下了,但也挡不住几日,父皇这条路不通,下一步小姑姑定然会去直接找太后帮忙,届时,便是板上钉钉了,孤也没有办法。” 姬檀这句话不只是在为顾熹之说明,也是在告诉他他为他所做之事。 明知姬檀和帝后关系不好,还牵累他再为自己的事费心,惹得皇帝不快,想来姬檀这几日也不好过,没有批复他的请安折子也俱有了答案,瞬间无尽的愧悔和心疼漫溢至顾熹之的四肢百骸。 让他连自己的事都顾不上了,一心只有姬檀。 “殿下。太子殿下。” 一字字、一声声,皆是情切,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些什么。 宽慰之言,没有立场;真心实意,莫敢吐露,连仅能的称呼都只能称姬檀的尊称。 姬檀无端从这两句称呼中意会出了几许微不可察的温软来,心弦一动,又被他满腹的筹谋压下。 “你,现在是何打算?”姬檀亟不可待地将自己从这阵情绪中抽离出来,转移话题。 然而,顾熹之唯余缄默。 公主如不打消念头,打算一事不是顾熹之能说了算的,他没得选择。 姬檀见他迟迟不肯表明心迹,不明白都到这一步了顾熹之还在犹豫什么,只好自己打破沉默:“你若准备尚公主,安心等旨便是。” 这句话终于令顾熹之抬起了头。 他声音艰涩,目光却仍坚毅地看着姬檀:“那如果……微臣不愿呢。” “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在圣旨赐下之前,率先成婚。这样,公主便无计可施了。” 果然,只剩这个选项。 顾熹之早就知道了的,可真正到了走投无路的这一刻,他还是忍不住满心的悲怆。 不愿尚公主,难道就愿意娶别人么? “孤见你最近和琳琅走的甚近,琳琅的意思是,你们是一样的人,若是你也有意,孤可为你做主,将他指给你。如此,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你意下如何?”姬檀错眼不眨地打量顾熹之的反应。 “什么?!”顾熹之眉梢紧拧,难以置信到瞠目结舌。 他震惊的不是太子殿下欲将琳琅指给他,而是,殿下说的那句——你们是一样的人。 太子殿下他,早就知道了么? 他原知道了。 顾熹之顿时心内百感交集,说不清是阴私被骤然说穿之后的无所适从,还是太子殿下一点也不介意、劫后余生般的后知后觉的欣喜,抑或是没有将其早说出来拒绝公主而落到骑虎难下境地的深深愧悔。 顾熹之没有早说,是想维持在太子殿下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如果他知道殿下早就知道,那他绝不会——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就差一步,只有一步,阳错阴差。 顾熹之没有及时说出自己有龙阳之好,在第一时间就拒绝公主,又没有把握住第二次解释的良机,失误错过了公主的舫船,如今将自己弄得进退维谷,竟是误了自己的一生,他都做了些什么糊涂事啊! 得知